人生几度夕阳红 ——访禅宗祖师传说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良
发布时间:Jun 16, 2021 | 作者:
为宣传推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禅宗祖师传说,武穴市文化馆书记朱才国、国家一级编剧范国清和武穴非遗中心负责人陈登峰一行,专程采访了禅宗祖师传说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良老师。
陈老身材微胖,一脸福相。虽已快到耋耄之年,但神清气爽,思维敏捷。陈良老师的家在余川镇街上一栋单门独院的三层楼房,房前空旷,两棵铁树如绿伞般张开青翠刚劲的枝叶。陈老师的书房和卧室在三楼,书房名为“劲草斋”。走进陈老师的书房,正面的墙上挂着齐白石的《松鹤鸣翔图》,画的两侧是一副对联:笔载千秋春色,书纳万古风流。说是书房名副其实,尽是书。书房里三四个书柜被各式各样的书籍分门别类摆得满满当当,《史记》、《本草纲目》、《说文解字》、《辞海》、《人类未解之谜》、《中华八体书法字典》、《四大名著》......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图书馆。书是陈老师的心爱之物,是不轻易外借的。房间一个角落放着半人高的报纸,都是陈老订阅的。陈老说因为报纸太多,实在没有地方收纳,忍痛割爱买过一次,卖掉的报纸就多达2000斤。陈老几十年如一日,读书看报,静心伏案,笔耕不辍。在一张桌子上,我发现,笔筒里插满用过的中性笔笔芯,旁边堆着一堆用完的墨水瓶,还有五个残破的放大镜。我很好奇 ,一问才知道,陈老这长达几十年的写作,写完了近400瓶墨水,300多支笔芯。陈老视力不好,也不会用电脑,所有的稿件都靠拿着放大镜在纸上一笔一划写出来,哪怕在病中无法起床,也要用一块木板当书桌坚持继续创作。他的手稿用档案袋分门别类装好,有厚厚好几摞,随手翻开一本陈老的手稿,一笔遒劲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简直可以和印刷体媲美。这种坚韧不拔,刻苦用心的写作态度让我们不由得对陈老产生由衷的敬意。
陈老提议带我们去禅宗四祖庙去看看,我们欣然前往。余川被誉为武穴的后花园,风光自是比其他地方更为秀美。禅宗四祖庙位于十里村的一个半山腰,抬眼望去层峦叠嶂,群山耸翠,连空气都是清新甜润的,吸一口入肺满满都是负氧离子。顺着一条简易马路往山上攀登,蜿蜒而上,昨天刚下过一场雨,踩在脚下的沙土松软,沁出水来。陈老身体康健,跟着大家一步不落,如履平地。山间幽静,不时传来几声婉转的鸟鸣,更显“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古诗意境。忽然耳旁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只闻其声,不见流水。待看到那条欢腾跳跃的小溪,路口一转,豁然开朗,禅宗四祖庙已在眼前。禅宗四祖庙是一栋像现代建筑的两层楼房。门头上悬挂着一块湖蓝色的匾,写着“大雄宝殿”四个金色大字,拱门上方刻着“四祖古寺”的字样。我诧异“四祖古寺”怎么一点也不“古”,陈老解释说四祖古寺毁于一场山洪,现在的寺庙是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化缘修建而成。庙门口坐着不少当地的村民,一看到陈老,热情地迎了上来,和陈老打招呼,给我们倒茶让座。
乡亲们知道陈老健谈,有一肚子的故事,都围着他都要他讲故事。讲故事来是陈老师最拿手的事情。一打开话匣子,就像长江的流水一样,滔滔不绝,讲起了禅宗四祖的故事:“公元579年,四祖的父亲司马申任永宁县(今武穴市)县令。司马申年过五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天四祖母亲去灵山拜佛求子,不久后忽然梦到梦中吞月,就怀上了四祖。公元580年阴历二月二十三午时,四祖道信出生。四祖聪明,异于常人,两岁就上了私塾,上学期间常常跑到济北寺去听经。为了这事,四祖还挨了父亲的二十大板。四祖的奶娘对司马申说,信伢这孩子结上佛缘了,我去拜拜菩萨,让他早离佛缘。不曾想,奶娘拜菩萨说错了一句话,早离佛缘说成了早结佛缘。本来是十岁出家,导致提前三年,七岁就出家了,在济北寺学佛,因寺里和尚不守规矩,四祖八岁到舍身崖旁的一个山洞打坐修行。现在人们把那个地方叫做“祖爷打坐”,直至今天,石头上还可以看到四祖打坐时的印记。九岁时,四祖开始游方。先在浠水天然寺住了两年,后来又到了蕲春凤凰山正觉寺住了两年多,十三岁时,四祖三跪一拜到安徽天柱山,也就是当时叫皖公山,拜三祖僧璨为师。三祖僧璨看到四祖为人心慈,济度众生,于公元600年把袈裟传给了他。公元600年三月初三,四祖成佛,成为天下祖庭第三十一祖师,中国禅宗四祖。四祖农禅并重,定居传法,推动了禅风、禅理、禅法的发展,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树立起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老讲起故事来,既生动又诙谐幽默。围着的乡亲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一个故事听得不过瘾,乡亲们让陈老再讲一个,陈老谈兴正浓,兴致勃勃地说:“那就再讲讲佛手山药和发饼的故事......”远远望去,满眼清翠的青山秀水下,温暖的阳光洒下来,给神采飞扬的陈老和聚精会神的乡亲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这个画面如此美好,温暖,和谐,让人心生感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良老师,这位禅宗祖师传说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白天走村串户,和村里的老人打成一片,聊天采访,挖掘搜集有关禅宗四祖的民间故事,晚上回家整理创作。灵感来了,哪怕是凌晨三点,也要爬起来写作,先后出版了《劲草三风》、《中国禅宗四祖外传》、《横岗山传说》、《匡山与<西游记>文化》、《新笑林》、《古今故事》等300多万字的著作,陈老对于传承禅宗祖师传说,丰富武穴文化资源,宣传推介武穴旅游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牛伏骥,志在千里。正如陈老书房门上贴着的他自创的打油诗所说:“文疏学浅创意浓,老牛奋蹄耕天穹。生命不息笔不止,人生几度夕阳红。” (作者:朱才国 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