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话说非遗]——武穴酥糖

发布时间:Dec 25, 2020 | 作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热爱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地走进非遗保护的行列,武穴市文化馆特地制作了《话说非遗》。用图片的形式,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我市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来历、特点、价值和现状等等进行介绍。接下来将逐期向大家推送。

 

武穴酥糖是湖北名点之一,流传久远。



  武穴酥糖原名董糖,据考证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有一位姓董的人,很孝敬母亲。有一次,他的母亲生了病,咳嗽不已,数日不能进食.

      

    他访问邻里并经名医指点,用熟芝麻粉、米糖等调制一种酥糖给母亲吃。

                   

      母亲吃后,食欲渐增,病情好转并恢复健康。这件事很快传为美谈,传到糕点作坊后,作坊老板按照董氏配料制成酥糖,上市后深受市民喜爱,称之为“董糖”,后经多项改进,并加入武穴桂花,把这种酥糖改成为武穴地方名点,“董糖”亦更名为“武穴桂花酥糖”。

          

     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连同酥糖便在武穴城乡世代相传。每当春节,武穴人热热闹闹欢度春节,采莲船、舞龙灯的客人,分发他们的钱不要,只要馈赠礼品酥糖;上门来恭喜的客人,人们给一两元钱不接,说给一两封酥糖是最佳的馈赠。亲戚朋友拜年,满面春风,喜笑颜开,有的手中提着酥糖,有的口袋中装着酥糖,有的腰间夹着酥糖,带上酥糖感到脸上有光,主人感到酥糖是拜年最上品礼物。武穴人庆春礼品非酥糖莫属。



      武穴酥糖,作为武穴的一种地方食品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流传甚广。在长江沿线也有一些地方生产酥糖,但无论是从生产加工工艺,还是产品配方以及产品口味上,唯独武穴酥糖一枝独秀,独占鳌头。

     武穴酥糖是武穴流传几百年的一个知名品牌,在中华民族食品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并被收录入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民俗志》。

      2009年武穴酥糖被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在香港向客商介绍武穴穴酥糖悠久的历史。


客商们欣喜阅读酥糖外包装上的武穴酥糖历史故事典故。

     


近年来, 武穴酥糖作为省级项目多次参加省、市级展览会,得到各级领导和顾客的高度赞扬。下一步湖北美雅食品有限公司将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产业链条,在公司开设一间以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车间,让游客看到我们武穴酥糖的传统制作工艺,购买真正的们酥糖产品。